
GetFilter
2017-06-09
花蓮縣萬榮鄉見晴國小附設幼兒園
2017-06-07
屏東縣三地門鄉青山國小附設幼兒園
5月原住民族家庭教育日及擴大社區親教育活動! 一系列親子族語表演活動以及手工披薩烤窯體驗活動!全校家長以及師生非常踴躍這次的活動,為期
族語教學活動:kivaqu amen tua nia vaqu (我們自己的小米採收了)
今天我們一起vuvu們採收我們自己所種的小米喔!小朋友非常高興!大vuvu們與小vuvu們在採收小米的過程互動的非常好,而且vuvu門和小朋友都用族語對話,既使有的小朋友比較深的涵義,vuvu們還是都使用族語和小朋友對話的。



















2017-06-03
臺東縣延平鄉武陵國小附設幼兒園
Mudadan sia kanasui pishasibang 活動日期:106/5/15-5/19
◎【卡那歲遊玩趣】-老師問:如何記錄在卡那歲看到的事物呢?有小朋友提到之前去水圳踏查(舊經驗)時所準備的個人小畫板及畫筆,說這次去卡那歲農場也可以準備紀錄紙和紀錄板,於是全班就帶著紀錄板出發去卡那歲農場囉!幼生看到農場內的梅花鹿時,想起到武陵戒治所參訪時看到的梅花鹿,兩處的梅花鹿習性有點不同,農場內的梅花鹿比較不怕生,願意親近人類。回學校後統計最多幼生紀錄(畫)到的事物是豪豬,因為很少見到(沒有見過),比較感興趣。幼生學習如何計算正字紀錄法(有幾條線)。
◎【吊橋下的溪谷】-老師問:現在的人可以用用筆和紙紀錄事情,那以前的(布農族)人都是如何記錄的呢?有小朋友提到用石頭、樹葉、泥土及香蕉皮,而老師逐項利弊分析後(大雨來、大風來、會不會爛掉?),發現石頭是最好的用具,那我們也要學以前的人用石頭紀錄事情,於是想一想怎樣的石頭適合呢?要大一點的、平整的。老師提議之前到吊橋下的溪谷有發現的石頭,所以全班出發去撿石頭。回來的時候,老師機會教育:如果到溪邊玩耍發現溪水變濁的時候要立即離開,因為是上游下大雨或是土石流的前兆。
◎【石頭彩繪】-撿回的石頭先洗一洗,經過一晚的風乾後,幼生塗滿白色顏料作為石頭底色,隔天再使用奇異筆彩繪。先用黑色奇異筆畫範圍(輪廓),再用彩色奇異筆上色,彩繪效果更好。接著每位幼生選擇喜歡的彩繪石頭,並說出喜歡的原因。(有畫出彩虹較受他人喜歡)。
- 本週族語詞彙:kusia走、pishasibang玩耍、banaan梅花鹿、豪豬、vivi鴨子、tulkuk雞、
vahlas溪流、batu石頭、kahaningu彩繪
本週族語句型:kahaningu isu tu batu.彩繪你的石頭。




2017-06-03
臺東縣延平鄉武陵國小附設幼兒園
I lumah tu sinanaipuk 活動日期:106/5/1-5/5
◎【動物的分類】-老師介紹書籍《農場-認顏色》,內容為農場裡的動物種類及特色,告訴幼生動物除了用動物身上的顏色做區分外,還可以怎麼分呢?幼生有提到的是:大小、腳的數量、住的地方以及家裡養的和動物園裡的。那幼生家裡有養動物嗎?是什麼動物?老師請幼生分享動物種類以及動物的名字並記錄下來。幼生家裡養的動物有兩種:貓和狗。
◎【貓與狗】-幼生說貓和狗的鬍鬚不一樣,叫聲也不一樣。老師分享書籍《貓咪獅子像不像?》內容為貓咪和獅子相似之處有腳底下的肉墊,老師問:為什麼貓咪有肉墊,而我們沒有?幼生說:因為我們是人類。老師解釋因為人類走路可以穿鞋子保護腳底,但貓咪沒有穿鞋子,又因習性會從高處跳下,故需要有厚肉墊來保護腳底,而且可以將著地的音量降低,較容易捕捉到獵物。
◎【雞與兔】-老師先用叫聲讓幼生分辨動物種類,接著敘述之前到幼生家裡有看到雞,而公雞和母雞的差別在於雞冠。之後帶幼生到戶外草地上進行活動:老師說:Inaak tu sinaipuk hai, aiza (動物族名),幼生就要去找到老師所說的動物圖片。先放兩種動物圖片:貓和狗,幼生都進行一次活動後,接著再加入雞和兔的圖片,一共四種動物圖片,讓幼生進行活動。
◎【羊與豬】-到Ngavan masnanava家羊圈觀察黑肚綿羊及土羊。討論羊蹄和貓爪的差別。
- 本週族語詞彙:Mazmaaz什麼東西、sia在、naung貓、asu狗、takulis兔子、tulkuk雞、sidi羊、
babu豬
- 本週族語對話:問句: Mazmaaz a sinaipuksu sia lumah?你在家養什麼家畜?
答句:Inaak tu sinaipuk hai, aiza 。我養的寵物有 。





